(一)
我们是80年代下的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梦。
我们是追梦的少年,心中藏着许多梦想,它们就像我们的知己伙伴,常常给我们带来了活力和动力。
那些年,我们一起坐在学校的榕树下,看云卷云舒,看夕阳西下,看星星爬上夜空,看鸟儿飞回了窝。
那些年,我们小伙伴儿几个常常背靠背,一起坐在校园的青草地上,一起咀嚼成长的乐趣。
记得有一次,“小丸子”提议,大家都来秀秀心中的梦想。她的话音一落,小伙伴儿几个特别激动地抢着说。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年我们这群人中有超过半数的同学心中的梦想是长大以后当老师。
其实,我们也不知道,这个愿望在我们长大以后,有没有人去实现,又有多少人会实现?
那时,我们是一群有梦想的孩子。我们的梦想没有星星那般闪亮,也没有太阳那般灿烂。但是,幼小的我们已经悄悄地为这个梦想做出了许多努力。
我们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真的很想长大以后,能像老师那样写出一笔好字。于是,我们小伙伴儿几个常常聚到一起练写字。
那些年,我们找来一些旧课本,然后用铅笔临摹着上面的字儿,一笔一画地跟着书上的印刷字体轻轻的描字。有时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老师的哪个字写得特别好看,我们就偷偷地仿着老师的字体书写课堂笔记。
我们也找来了一些旧报纸,用毛笔在上面练写毛笔字,因为从没认真地练过毛笔字,所以连一横一竖写起来都显得比较“吃力”。有时写出来的笔划就跟蚯蚓似的,弯弯曲曲的;有时写出来的字儿就跟龙飞凤舞似的,画画一般。但是,我们并不气馁,而且天天练字,一天练写七八个字。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我们总算能写出几个像样一点儿端正一点儿的毛笔字来。
那些年,每天做完作业后,我们小伙伴儿几个经常找来小砖块儿,跑到院子里的水泥地板上写字、画画。有时候,我们还扮起了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大家把一天来所听的课所学到的知识,学着老师那样对着大伙儿“讲课”,在水泥地板上“写板书”。这时,小砖块儿就当起“粉笔”的角色啦,而旧布条则扮演“粉笔擦”。那些年,我们扮了几回“老师”,玩得不亦乐乎!
(二)
我们是时代的宠儿。小时候,我们是一群爱唱歌的孩子。
那些年,我们总是把自己喜欢的歌曲抄在“歌本”里,一首又一首。
还记得,那首《我的中国心》吗?它让我们认识了著名歌手张明敏。
还记得,那首《亚洲雄风》吗?它让我们认识了韦唯。
还有那首《十七岁那年的雨季》,它让我们认识了林志颖。
还有“小虎队”以及其他著名歌手都曾为我们青少年朋友演唱过许多好听的校园歌曲。
那些年,只要是我们喜欢听喜欢唱的歌儿,我们都很积极地把它们抄进自己的“歌本”里。
那时候,我们还花了几个零花钱买来了明星的贴贴纸,并且用心地把它们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然后贴在“歌本”里打扮它。
那些年,我们经常在放学后,同学几个约到一块儿,兴奋地爬到学校里那棵不高但看起来很“强壮”的龙眼树上,欢快地唱起了歌儿。有时,微风掠过,龙眼树的叶子飘落到“歌本”里,就像一叶舟停泊在“歌海”里,真够别趣!
那些年,我们像爱护心爱的宝贝那样保护着自己的“歌本”,每次同学相互借去抄歌曲的时候,我们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地交待要好好保护它,一幅生怕它被弄破或丢失的样子,如今回想起来,真是一脸惭愧呀!
那些年,我们还悄悄地成立了一支“班级小虎队”,虽然名不符实,唱得也都是学校老师教的那些歌曲,但是我们这支歌唱队在学校的联欢活动中常常取得惊喜的成绩。
那些年,课本给了我们人类的知识,音乐陶冶了我们生活的情操,我们在幸福和快乐中一天天地走向成长!
(三)
有人说,歌咏情,诗言志。那些年,我们很年轻,我们爱追梦。我们还一起读诗,一起写诗,一起感受人间的那些诗情画意。
还记得吗?诗人食指的那首《相信未来》,它让我们忘掉那些让人非常不愉快的流言纷语,它让我们执着于心中的追求,执着于无悔的青春,执着于美丽的心灵。
还记得吗?诗人席慕容的那首《青春》,它让我们读懂了青春,读懂了自己,读懂了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记忆。
还有那位为我们八零后、七零后两代人创作了一本又一本青春诗歌的著名诗人汪国真,他的诗歌曾经陪伴着我们走过无数个青春的日子。在失意的时候,我们走近它,从中获取了成长的勇气和力量;在快乐的时候,我们走近它,从它那里再次得到人生的感动和启迪。那时,我们是一群不折不扣的“汪粉”,同学们无论是在作文里,还是在学校的广播里,都流行着诗人汪国真的诗歌、小语。
那些年,我们一起做着“诗人梦”,一起做着别人打击加讽刺的事情。那时我们为着心中的梦想,一起“痛苦”并快乐着。痛苦是因为别人的不理解,快乐是自己心中快乐着。
那些年,我们是诗歌的追求者。我们常常省下买衣服的钱,四处寻找诗人们最便宜的诗集,然后欣喜若狂地把它们买了回来。
我们像品茶那样,品读着每一首诗,每一本诗集,它们也像各种香茶那样,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
我们像聆听诗人的动人故事那样,心里珍藏着每一首感人的诗篇,在诗人高尚的情感中一切平凡的心思常常被熔化。
我们像阅读教科书那样,认真读每一首诗,推敲诗人的每一句每一字,并且在学习诗歌的日子里学以致用。
那些年,我们在生活中患了严重的“文艺腔”,思想和行动经常表现出多么的与众不同。熟不知,自己不过是一个“文学青年”,一个仅仅是在诗坛里充当无数绿叶中的一片绿叶而已。
那些年,我们在诗歌的路上走得十分的艰辛,到处碰壁,丝毫没有半点潜力。直到有一天,我们终于领到了第一份稿费,那时我们激动地落下眼泪。然而,并不能因此说我们存着一颗虚荣心。有谁付出不图回报呢?何况我们一路就像婴儿那样一步步地爬着过来,您说我们怎能不去期待前方的鲜花和欢笑呢?
那些年,我们读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一起品尝了人类的精神食粮,一起体会人间的冷暖,一起想改变世间那些让人很无语的生活百态。可是,我们的梦想和能力之间隔着一段长长的距离,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以后,我们才能实现心中的这个梦想?
哦,那些年,那些事,让我们在幼稚中成长,在成长中保留一颗单纯的心!by 耔稆